失能老人家庭需要更多“公益性喘息服务”

2023-10-30 17:36:09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15298    阅读量:12583   

到今年10月,广西南宁居民刘韬的父亲已经偏瘫4个月了,加之他先前生病脑子有点糊涂,这段时间的看护让全家人差点崩溃。刘韬家的情况并非孤例——失能老人往往难以独自生活,需要长时间的人力、物力、耐心与陪伴,家人奔波照料、经济负担加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了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

失能老人家庭需要更多“公益性喘息服务”

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成了很多家庭的痛点、难点,也对社会养老服务机制提出了挑战。如果一个家庭有失能老人,且选择居家养老,多个家庭成员甚至全家人都要夜以继日地连轴转照护,要承受沉重的负担,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实际上,不少照护者还要为工作、学习或生产经营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更是分身乏术、疲于应付。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超过4200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比例的16.6%。《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总人口还将大幅上升。而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7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相应地,养老护理员的数量也存在较大的缺口。

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导致一些失能老人一床难求。同时,一些养老机构的设施质量、服务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有的护理员责任心不强,服务能力差,应付了事,照护不周到、不细致,让老人感觉不舒适、不温暖。养老机构的费用也成了拦路虎,失能老人的月护理费用动辄六七千元甚至上万元,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不少老人还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理念,非常恋家。多重因素让居家养老成了大多数失能老人的养老第一选择或主要选择,而在居家养老模式中,长年累月的付出,沉重的照护压力,很容易让参与照护的家庭成员陷入透支状态,喘不过气来。

这就需要政府、社区、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多帮帮有失能老人的家庭,多提供“公益性喘息服务”。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通过政府埋单,聘请专业机构照料部分失能老人,让长期照护老人的家庭成员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这一做法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和爱心,契合了有失能老人家庭的减压需求,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措施。

各地政府都该积极跟进,探索完善“喘息”服务机制,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多照护助力。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应通过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喘息”服务,增加社会“喘息”服务供给,对政府的“喘息”服务机制形成有益补充。“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养老模式,也能开发出“喘息”服务功能。各地社区在组织、发展、推动“时间银行”模式的过程中,可瞄准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设计“喘息”服务积分选项,引导居民力所能及地提供照护其他家庭的失能老人的互助服务,帮失能老人的家人搭把手。

“公益性喘息服务”可以让照护失能老人的家庭成员歇一歇,喘口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照护者的身心负担,恢复照护者的精力,增强照护者的信心,有利于保持照护者的日常照护韧劲和质量。相关主体都该增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责任意识,瞄准失能老人的照护痛点、难点,从机制、措施、行动等方面入手共同发力,用更多、更高质量的“公益性喘息服务”向失能老人送温暖,给他们的照护者替替手、解解压。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