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主任周亚明:教育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2024-05-11 14:24:42 来源:东方网
新民晚报讯昨天,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4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时认为,无论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上海高校集聚着8万名左右教师和80万名左右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是支撑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科创中心过去十年的建设过程中,上海高校作出了显著的贡献。面对新发展要求,上海高校将重点做好两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是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比如,试点建设上海基础研究高地,先期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思源研究院,希望集聚一批4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人员,开展高风险、原创性、长周期基础研究,专注探索人类未达之境,力争产出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重大研究成果。此外,上海高校正在积极推进AI for Science,利用AI手段推动基础研究范式变革,以AI赋能各个学科。比如,复旦大学要开设百门AI精品课程。除了AI for Science,还提出AI for Social Science,这就是一个新的工具,也有很多大模型的基础,将会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改变。
另一方面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要积极推动高校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聚焦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前瞻布局未来学科。对于很多未来学科,一定要有敏感性,为学生提供更多供给。还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新增紧缺学科专业,调减和撤销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等。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开展超常规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产业创新一线培养一流人才,希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周亚明透露,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少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获得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年度合同额达到100亿左右。同时,本市布局建有1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大零号湾”“环上大科技园”等环高校创新集聚区已初见成效。近期,市教委正在积极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科技园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大学科研创新体系变革,推动环高校创新集聚区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爆点”。
同时,本市推动高校在科研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愿干、敢干、能干、能干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氛围和生态体系。目前本市15所高校正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工作,其中部分高校还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改革。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